加强学风建设 塑造师德规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013-4-13

——在大连交通大学学风暨师德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杨宝清


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我校学风建设暨师德建设工作会议,
本次会议,是在我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目的在于通过总结、交流和研讨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和方法,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形成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育人环境。
   
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培养人才而言,
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先进的教学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协作精神等对于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应渗透于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正是出于这样一个考虑,我们将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作为一次大会召开,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提高对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以此激发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地推进我校评建创优工作的进程。
下面,我就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 充分认识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狭义上讲,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方法和风格的总体反映,从广义上说,学风是大学人治校、治学、做人的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体现了学校的校风和大学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好的学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它能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既感到一种无形的竞争压力,产生紧迫感;又能悄然化作一种动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并制约不良学习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好的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建设优良的学风应该是我们永恒的目标,不懈的追求。


(一)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自觉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风、校风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稳步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及我校在校生规模突破万人的情况下,无论是在思想认识层面,体制、机制层面,还是教师和学生层面,都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学生的实际学风状况不容乐观。在学风建设中,有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对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真正从思想上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不够;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意识不强,
存在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校内各个部门之间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够, 全员育人的氛围尚未形成;
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个别学生受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学习上不思进取、 学习纪律松懈
;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较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各种压力、心理负担过重,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等。


   
学风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本领。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实现“三个代表”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因此,深化改革,加强学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保证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是高等学校自觉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 我校当前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学风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使命、塑造大学精神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而加强学风建设正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全国高校学风建设会议强调: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塑造大学精神。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的龙头,学风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学风不正,学校声誉难以维持。大学要有深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大学是拉动社会进步的源头。如何创设既宽松又严谨的学术氛围,塑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各大学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学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教师的师表形象,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声誉。严谨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保证,只有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成才。以优良的学风保障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正是高等学校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使命,塑造大学精神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办学理念,推进“质量立校”战略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一)明确教师职责,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学风建设,教师是主导。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良好教风的引导,而教风建设的关键是师德。高等学校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全体教师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人师表,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教学水平,严格课堂纪律,严格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和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规范课堂教学;要积极参加学术和教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重视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实现在研究中学习的目标;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与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实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标。


(二)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教务管理部门和各学院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教学督导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保证教学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和教学运行的规范性;要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视作业批改、答疑辅导等环节;狠抓旷课和上课迟到、早退等现象,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课程考核要根据学生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评定平时成绩,对学时较多的基础课和技能课要通过设置期中考试等办法,以促进学生的平时学习。要在规范试卷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考试的形式、内容和标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学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管理,认真查处旷课及在学习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等现象。各学院要认真研究本学院学生的特点,制定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校纪校规的教育。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实行监考教师责任追究制,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对考试作弊者,按规定严肃处理。


(三)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班导师工作制度,促进优良学风形成


   
要在坚持辅导员、班导师制度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教师、行政管理干部担任本科生班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严格管理和人格感化结合起来,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制度。要从辅导员的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发展、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职干部队伍。辅导员、班导师是我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相互补充、相互支持。要继续开展和逐步完善优秀辅导员、优秀班导师和优良学风班评比活动,重视加强对各学院整体学风和育人工作的评价和监控。


(四)加强制度建设, 改革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风建设,学生是主体。
要根据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形势的变化,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不断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手册》,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落实,用制度来规范学风建设。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大力宣传学风建设中的好人好事、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树立“人人讲学习,班班创优秀”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制订班级公约,争做先进班级”为主题的系列学风建设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诚信、好学、爱校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整合各类学生评奖活动,使其更贴近大学生实际。建立在学生成绩达到基本要求的情况下,记实、申报与评审相结合的学生评价激励新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平等机会。


三、 提高认识,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来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高尚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立志向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极易受大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大学生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又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唯有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才能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近年来,我们在师德建设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


   
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同志认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东西,没有硬指标,做多了反而会冲击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是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要搞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一个信息畅通、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在这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表现为:了解教师思想信息渠道尚不迅捷和畅通,学校尚未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教师思想信息收集系统;校两办、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工会等都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职权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师管理工作职权不明确,决策不统一等问题;在教师评估体系方面,尚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机制,将师德的一票否决权作为刚性的指标贯彻下去。


   
三是师德建设的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他们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国内外时事政治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有着较强的分析能力。如何针对教师的特点,开展教师能够接受并乐于参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活动,在这方面,我们的办法还不多。面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面对教师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的师德建设工作在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手段呆板等问题。因此我校在师德建设工作方面要积极的探索,重点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开展“志存高远、爱国敬业”教育,教育引导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


   
教育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责,要求教师职业道德必须高于一般公民的道德标准,要率先垂范。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在“敬业爱生”四个字上。敬业,就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勤奋工作,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水平。爱生,就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开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育,教育引导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即当传授知识的“经师”,更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二)完善管理措施,真正把教师的育人工作摆到首要位置


   
师德建设要努力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对教师师德规范提出明确的要求,对涉及教师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和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并做组织落实工作。
要进一步健全教师育人工作评价考核机制,改进“三育人”等先进个人评比工作,发挥先进个人的示范导向作用。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辅导员、班导师的选聘、考核和奖励办法,探索新机制,把教师的育人工作作为教师聘任、考核、晋升等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真正把教师的育人工作摆到首要位置。全体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尤其是教师,要切实强化教书育人责任感,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现代师生关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


   
近期下发的《大连交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实施意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我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思路以及具体实施的基本原则,从而使得我校师德建设工作目标明确,有章可循。通过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宣传和落实,营造我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氛围,广大教师通过对上述文件的学习和领会,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行为规范。


(三)“以人为本”开创师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是学校各项任务的核心,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师德建设中的“以人为本”首先是“以学生为本”,体现在教师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评价观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有学习热情和愿望,坚韧而自立的学习者。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分析判断、成为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人;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与他们一起感受生活、体验道德成长。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家长社区的沟通者,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守护者。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对学生注入无限的爱。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尊重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师德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还要“以教师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以教师为本”首先体现在教师要自爱、自尊、自重、自律,做到“学为人师、行为师范”。师德建设不仅是国家对教师个体的要求和群体的规约,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同时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的权力、他的生存条件应当受到关注和尊重。教师也需要一个民主的、尊重的、以人为本的关系。我们共同希望教师在加强师德建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获得个人业务的提升和生活的幸福。


   
我们要深入研究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创造性上下功夫。要密切关注我校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变化特点,及时研究并回答教师普遍关注的重大思想政治问题和各种具体实际问题;要避免师德建设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努力将师德建设工作同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广大教师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到前面;要根据时代变化和我校改革发展的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新时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创造性地将我校师德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同志们、同学们,
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他们的心灵;学校中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活泼紧张的文化氛围、整洁安静的校园环境、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必然使学生在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会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性、鲜明的是非标准、勤奋的学习风气、朴实的工作作风。


   
同志们、同学们,看一所学校的学风追求,我们可看她的校训。校训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是大学精神的体现。我们大连交通大学的校训是“明德求索、锲而不舍”,“明德求索、锲而不舍”就是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向着既定的目标奋斗不息。这就是我们大连交大人读书、治学、做人的精神,几十年来,我校从中专到学院到大学,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就是体现了这种精神。建设今天的大连交通大学,也必须发扬这种精神。


   
我们今天这次学风建设暨师德建设工作会的隆重召开再一次表明了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谋发展、谋提高、谋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和决心。我们相信,这次大会一定能开成一次务实的大会,切实解决问题的大会。让我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把我校学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工作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确保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把我校建设成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2013 - 2014 大连交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邮编:116028